十二重天介紹
甲申年陽月二十九日(2004.12.10)天德太子奉旨代傳九霄九皇天德聖母懿旨:
一、 太虛天:下附於地,一望茫然。
二、 施化天:風雨雷電,雲霧霜雪,經行降結其間。
三、 月輪天:叉稱水精天。陰精積水,故外瑩而半明半魄,明則與日相同,魄則背之。相向與相背,由遠近而增損,於是有上弦月、下弦月之分。
四、 遊道天:日月巡行,有四遊九道。春倚東為青道,夏倚南為朱道。秋倚西為,白道,冬倚北為黑道,其中、青、朱、白、黑,各有二道,南方多一赤道,合計九道。惟春秋二分,日月同照,故交食多,四方對照,是為黃道,故曰遊道天。
五、 陽明天:日屬君體,陽精積火,故內朗而通體皆明,陰不勝陽,故畫則月不能並明。夜則以遠近漸轉,魄向而避,日輪以與地球相等,光能遍照八方,故又曰火星天。
六、 列宿天:萬物之精,上為星象,星之言精者,陽之榮也,皆依廿八宿所屬,故曰列宿天。
七、 斗樞天:象星列宿,浮生虛空,橫絡天腹,其行其正,皆須炁焉,如氣球吹之上浮,炁息又墜,此炁即引力,因有引力牽制,故各星球保持不互撞、墜落,皆賴無極元炁之作用也。中有斗樞,其四星為魁,三星為杓,杓之初為斗樞,柄之末為瑤光,斗柄所指,為建南紐星,天之樞也,端居不動,列宿隨樞轉,如車轂之旋運,故又曰宗動天宗之而動也,書曰: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,法乎天也。
八、 不動天:天與日月,行動皆有長度,不疾不徐'晝夜循環,分為泗時皆隨斗柄迴旋,至此一重時,如斗樞不動,凝靜完固,又曰常靜天,所謂虛極轉實也。
九、 穹窿天:此重天如地之所分九野,各定界限,以氣象形色而名。正東曰青天。東南曰蒼天。正南曰陽天。西南曰朱天。正西曰旻天。西北曰幽天。正北曰玄天。東北曰昊天。正中曰鈞天,又曰黃天。
十、 燄摩天:分為三垣,中央為紫微垣,上臨勾陳帝座,下應斗中紐星金闕在焉。前曰,天市垣,為帝座天庭,周天如烈燄摩空,因燄摩天。
十一、塊穿天:文名兜率天。光明磊落,湛然常寂,因此天頂如兜圜彀率,故以名之。
十二、大羅天:上三清所居,乃在極高之處出遊天表,此十二天上,乃無極混元老祖所居,下視塵凡,懸絕十二,真是晃朗無邊,森羅萬象。
補充資料:無
留言列表